弘一法師(李叔同)と日本 : 清末から民国期の中日文化交流の一例として
スポンサーリンク
概要
- 論文の詳細を見る
近代東亞對西洋文化的接受也是給自己帶來新思想、新物象的過程。然而, 因其近代化的形成完全受制於外部壓力, 諸多問題便隨之而來。在如此情形之下, 日中兩國是如何分別構築自我, 並陷於無奈的糾結? 日本力圖形成自己的近代化國民國家, 但未認可其他亞洲國家擁有同樣的權利, 強行要求這些國家隸屬於自己。另一方面, 中國為了實現近代化, 卻不得不借鑑對自己推行殖民擴張的日本的經驗。拙論選取清末至民國時期中日交流的一個案例, 聚焦於有日本留學經驗的高僧弘一法師(1880-1942 : 法名釋演音、俗名李叔同), 闡釋其思想與活動。弘一法師在1918年出家之前, 作為近代中國接受西洋文化的先驅廣為人知。而他的驟然出家則被視為向傳統的回歸, 給中國文藝界帶來不小的沖擊。向來, 西洋文化與佛教分別象征近代與傳統, 一直被視為完全相反之物。因而對弘一法師出家前後的活動分而述之的做法較多。有關其同日本的關系, 也大多僅關注出家之前, 即李叔同時代的活動, 出家之後則鮮見論述。因此, 拙論同時考察其出家前後同日本的交流, 從而試圖闡明李叔同(弘一法師)對社會變革所持有的一貫思考, 以及日本在其中所起的作用。
論文 | ランダム
- 任期制をきめた前夜
- 8 石灰岩破砕造成草地の土壌理化学性(九州支部講演会要旨(その2))
- 小川修三, 沢田昭二, 中川昌美: 素粒子の複合模型, 岩波書店, 東京, 1980, xiii+271ページ, 21×15cm, 4,800円(物理学選書).
- いくつかの場が強く結合している時の場の量子化について(場の新しい量子化について,3. Short talks,素粒子論の課題:QCDの応用を中心として,研究会報告)
- 医療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に向けて(18)横浜市立大学病院におけるリスクマネジメントへの取組み